科研进展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 医工所影像中心团队采用二区荧光探针实现了胶质瘤和脑血管高分辨成像

时间:2022-06-22  来源:医工所 文本大小:【 |  | 】  【打印

  红外二区荧光成像(1,000-1,700 nm)是近十年来发展的先进光学成像技术,已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要工具。应用该技术可以实现无创、高时空分辨率的蛋白、细胞、血管、肿瘤的跨尺度分子成像。发展高亮度、特异性靶向的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是该领域研究热点和难点。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影像中心研究团队受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杂志邀请,为“用于脑科学研究的材料论坛”提交了团队最新研究工作:利用内源性的白蛋白为载体,构建了具有高荧光亮度、肿瘤靶向的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实现了脑肿瘤和脑血管的高分辨成像。相关论文Albumin-Consolidated AIEgens for Boosting Glioma and Cerebrovascular NIR-II Fluorescence Imaging在线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doi.org/10.1021/acsami.1c22700)。 

  内源性白蛋白具有特定的三维空间结构和疏水结构域,能与近红外二区发光分子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形成稳定的纳米探针。这种结合不仅降低了发光分子的震动和转动,提高了分子发光性能,而且赋予其良好的肿瘤靶向性。与传统的双亲聚合物包载法相比,白蛋白封装形成的近红外二区探针发光亮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10%)。科研团队利用该探针在小鼠模型上实现了原位脑胶质瘤的高信背比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成像信背比 =  90、脑血管的高分辨率(成像分辨率 = 70 μm)近红外二区成像。 

 白蛋白装载的二区荧光探针用于脑肿瘤和脑血管的高分辨成像 

   

  该工作由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影像中心高笃阳副研究员、盛宗海研究员等人共同完成。相关工作得到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mi.1c2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