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  闻

中科院生命和信息领域重点实验室前沿交叉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召开

时间:2017-12-29  来源:前沿科学与教育局 文本大小:【 |  | 】  【打印

  1227日,由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主办、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承办的中科院生命和信息领域重点实验室前沿交叉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召开。来自全院生命和信息领域的4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院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18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副局长王颖表示,此次研讨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中科院生命与信息领域重点实验室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实验室集群的建立。希望搭建一个前沿交叉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思想碰撞产生一些颠覆性的技术并能够最终促成一些重大的科学突破。王颖表示,前沿局今后每年都将召开类似的学科交叉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分为大会报告和分主题报告。大会报告邀请了6位专家,分别介绍了其各自研究领域的工作进展和心得。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核酸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科院院士陈润生作了题为《基因组、大数据与非编码核酸》的大会报告,介绍了该领域的前沿热点研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设想。陈润生指出,超过97%的遗传密码尚未真正能够解析,仍然是有待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同时,非编码基因问题、DNA计算机研制等重要基础科学问题需要生命和计算机领域的科学家共同研究。报告既风趣幽默又具有学术深度,为生命与信息前沿交叉抛出了崭新的科学问题。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科院院士张旭作了题为《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大会报告,介绍了在脑科学及类脑研究方面的工作进展,并欢迎大家到上海开展生命和信息领域前沿交叉的研讨。深圳先进院副院长、健康信息学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郑海荣作了题为《多模态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的大会报告,介绍了实验室在多模态生物医学成像技术方面的一系列研究进展以及工业应用,并展示了多种成像技术交叉融合的应用实例。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封锡盛作了题为《电操控水下机械手研究》的大会报告,展示了实验室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搭建了脑电虚拟仿真平台,提出的脑电操控水下机械手策略初步具备了实用性,希望进一步提高速度和识别准确率并向人机融合方向发展。他同时表示在大会上了解到的生物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指导意义。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昕欣作了题为Lab on Cantilever的大会报告,介绍了跨学科的悬臂梁传感器技术如何指导生化研究。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智能信息处理院重点实验室主任陈熙霖作了题为《三驾马车驱动的人工智能》的大会报告,图文并茂地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并提出了对于人工智能的独到见解。 

  此次研讨会共收到70位研究人员的分主题报告报名,分5组同时进行,报告人主要围绕各自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了报告交流。会后,与会人员对交叉研究交流工作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前沿局将根据这些建议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 

  先进院集成所所长李光林,医药所所长蔡林涛,脑所所长王立平,科研处处长李烨、副处长谭乐出席会议。

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副局长王颖讲话

先进院副院长郑海荣作报告

研讨会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