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毕业季·正青春 | 杨建权:道阻且远,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时间:2021-06-25  来源: 文本大小:【 |  | 】  【打印

 

  信息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虚假图像日益泛滥,严重制约着数字图像在法庭举证、金融支付、情报分析等严肃场合的应用。杨建权师从数字所朱国普研究员,在图像取证与鉴伪领域进行了系列研究工作,旨在通过计算机自动分析图像的可信性,定位图像中可能存在的篡改区域,辅助图像的采信决策。在先进院工作和求学期间,杨建权以第一/共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期刊论文5篇,其中4篇IEEE Transactions系列论文。读博期间获批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第一发明人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项,目前2项已获授权。在回忆当初为何选择读博时,杨建权表示“这是一次忐忑的尝试,没想到收获颇多”。

 

Q1:能否介绍一下你的研究方向?

  我的研究方向是多媒体信息安全的一个细分领域——图像取证,它的一个典型应用是图像篡改检测和分析。我们常说“眼见为实”、“无图无真相”,但图像信息是否真实可信?目前,人们通过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已经可以很方便地修改和合成图像;深度学习的蓬勃发展也催生了一批深度造假工具,比如DeepFake(换脸)。这些工具使得图像修改变得轻而易举而不留明显视觉痕迹。普通民众修改图像可能只是为了美化或娱乐,但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利用虚假图像从事误导公众舆论、干扰司法公正、贬损政府形象、骗取经济利益等违法犯罪,因此发展图像可信性分析技术意义重大。我们在这个方向上做了一些初步探索,希望未来能够推广应用。 

   

  图1:图像篡改与深度换脸(左:真实图像,右:虚假图像) 

   

  图2:篡改检测与定位(左:真实图像,右:虚假图像) 

Q2:博士期间获批主持国家和省级项目,能分享一下你的项目申报经验吗? 

  能够在博士期间获批主持国自然青年科学基金和省自然面上项目,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深圳先进院对我的培养。早在2014年,我曾有幸获得第二届深圳先进院优秀青年创新基金“雪中送炭”式的资助,使我能够顺利开展课题研究,并在项目执行期内发表了3篇SCI期刊论文,培养、锻炼了我自主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也为后续项目的申报奠定了研究基础。读博期间由于还未取得博士学位,只能以硕士研究生身份参与申报,在竞争中是相对被动和不利的,但只要有机会我愿意多尝试。在导师和数字所几位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对申报书进行反复打磨润饰,很幸运最终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另外,在申报省面上项目时,申报名额非常有限,需要先通过所内评选,非常感激当时评选老师对我工作的认可。   

Q3:回顾求学时光,你有怎样的收获或感受?  

  学术论文的撰写是科研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曾经让我非常苦恼,总希望第一遍就写出逻辑严谨,表述流畅的文字,结果却是迟迟难以下笔,导致严重的拖延。为了克服这种心理,我暗示自己,全世界有众多研究者都在关注同一课题,都在争先恐后奋力探索,若再拖延恐怕会被同行提前发表相似成果。另外,撰写论文不是为了完成别人交代的任务,而是为了记录下自己在科研路上某个阶段做的一件创新工作。通过这种思维转变,我不但逐渐克服了拖延,而且激发起撰写论文的积极性。 

  科研虽然曲折,但也有惊喜。记得有一次在尝试解决JPEG图像的篡改检测问题时,意外发现JPEG压缩对图块方差的影响随压缩强度提升是非单调递减的,而非大家普遍认为的单调递减。我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这一现象在图像滤波、隐写分析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经过多轮审议,论文最终被图像处理领域权威期刊IEEE TIP接收,算是一次意外收获。这提醒我在探索过程中,当发生预期之外的现象时,不必感到气馁,反而应该振奋,因为这可能意味着新发现。  

   

  工作中的杨建权 

Q4:期刊审稿人的经历对你有什么收获? 

  由于在IEEE TIP,TIFS和TCSVT等IEEE Transactions系列期刊发表过论文,时常会收到编委的审稿邀请。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接受邀请并仔细评阅。一方面是因为审稿能够让我转换视角,切身体会评阅人会关注什么;另一方面也能更及时地了解领域的研究动态。 

Q5:你有什么想对SIAT说? 

  感谢深圳先进院的海纳百川,让我在这里遇见如此多良师益友,陪伴我度过艰辛而美好的博士时光。道阻且远,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祝愿各位学子砥砺前行,终成梦想;祝愿先进院续写华章,更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