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新华社 | 线上科普丰富学生假期生活

时间:2021-03-04  来源:新华社 陈宇轩 文本大小:【 |  | 】  【打印

  新华社深圳2月18日电(记者陈宇轩)什么是蛋白质?氨基酸有几种?哪些食物里的蛋白质又多又好?近日,深圳的科研工作者和山东省招远市仓口陈家村的学生们开展了一场有趣的线上“头脑风暴”——认识蛋白质。

  这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把传统科普项目“博士课堂”搬到网上的一次尝试。今年寒假期间,该院招募了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担任志愿者,计划与仓口陈家村合作开展5次线上科普活动。除了蛋白质,科研工作者们还将陆续为学生们揭开细菌活动、抗生素杀菌等常见科学现象背后的奥秘。

   

科研工作者线上讲解关于蛋白质的趣味知识。受访者供图

  让低年级学生理解抽象的蛋白质并不容易。对此,科普志愿者、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马寅仲费了一番心思,他围绕营养和成长相关话题设计课程,选取贴近生活的角度,通过类比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把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过程比作‘拼乐高’,把人体循环系统比作‘城市交通网’,学生们一下子就理解了这些概念。”

  “身体里的蛋白质会不会全部耗光?”“吃燕窝是不是就是吃蛋白质?”“新鲜鱼和冷冻鱼的蛋白质有没有区别?”通过网络视频系统,仓口陈家村的学生们提出了不少有趣的问题,在师生互动中加深了对蛋白质的理解。据工作人员统计,当天村里有40多名学生参与了认识蛋白质的线上科普活动。

   

仓口陈家村的学生们参与“博士课堂”科普活动。受访者供图

  2016年起,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就开始举办“博士课堂”,涵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环境、工程与技术四个科学门类。目前,该院有71位科研工作者参与“博士课堂”授课,开发了100多门趣味前沿科学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在深圳的部分中小学落地,还通过网络把科普的触角延伸到了陕西、内蒙古、新疆、广西、山东、港澳等地。

  科技部2020年12月发布的2019年度全国科普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以多媒体尤其是新媒体技术为支撑的科普传播更加广泛,网络化线上参与模式不断涌现,成为近年来科普活动的亮点。同时,不少科普工作者反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上科普越来越成为科普活动不可或缺的形式。

  2020年5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把连续10年线下举办的“公众科学日”搬到了线上,成为了50万人次在线观看的网红活动。“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高质量线上科普课程,让科学的种子播撒得更远,在更多小朋友心中生根发芽。”马寅仲说。(完)

  原载于新华社客户端(2021.2.18)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app/9773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