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南方日报》:引进高校、名企开设特色课程
“博士课堂”走进深圳中小学

时间:2017-09-07  来源: 文本大小:【 |  | 】  【打印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学校“博士课堂”,博士老师正在为学生们演示实验。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将熔化的玻璃滴入冰水中,形成玻璃“泪滴”,虽然其头部很结实,但掰断其“尾巴”,整个泪滴会瞬间爆裂成粉末……这是南外集团高新中学“与清华博士做研究”课程上,清华大学在读博士吴振杰在给学生介绍“鲁伯特之泪”的物理学原理,台下40多名初一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新学期,该校请来四位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生,在未来一个学期,以“导师”的身份为该校初一9个班级开设上述课程,给学生们开启一段科学之旅。

  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学校(下简称“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今年有10余名中科院先进院的博士、博士后加入到该校“博士课堂”中,他们将助力学校的微生物探究等主题课程,同时也将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开设有趣的科普相关课程,在孩子们心里种下科学的种子。

  此外,明德实验学校、人大附中深圳学校等,也纷纷将高校、企业、研究院的优质资源引进学校教育中。引进外部优质资源,开设特色课程的教学模式,正在深圳基础教育阶段兴起。

  1“博士课堂”引导学生爱上科学

  “风筝为什么能飞起来?飞机飞行的原理和风筝起飞一样吗?”“今天的科技,已经完全可以将葫芦娃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甚至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变成现实,这就是‘遥感’”……在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博士课堂”中,通过博士们深入浅出的讲解或有趣的实验,学生们对光、电、现代遥感技术、基因等各种科学知识将有深入了解,进而感知科学的神奇与魅力。

  “博士课堂”是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在中科院先进院支持下打造的高端科学课堂,中科院先进院为学校配备了以年轻领军科学家领衔的科学导师。今年,教育部提出在小学一年级开设科学课的课改要求。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自去年9月开启“博士课堂”以来,目前已上课147个课时,内容横跨物理、化学、医学、生物、人工智能等多个科技领域。

  “接地气”的博士课堂,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强烈欢迎。“博士老师在5个玻璃杯里注入不同高度的水,装了水的杯子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水杯立刻变成了动听的乐器,博士老师现场演奏‘玛丽只有小羊羔’,教室变成了音乐厅。用这种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振动产生声音。我的孩子被科学迷住了,发出了‘科学课比荧光笔还要闪亮’的感慨。看到孩子们兴奋的表情,心里格外感动和庆幸,学校正在用科学引领的教育模式,培养中国的乔布斯、扎克伯克。”一名二年级学生家长旁听完博士课堂后如此评价。

  记者了解到,这个新学期,中科院先进院又有10余名博士、博士后新加盟“博士课堂”。

  根据初步规划,该校本学期适合低、中、高年级的博士课程分别有10门、13门、12门。记者注意到这些课程十分有趣,包括超级细菌诞生记、色彩奥秘与电磁波、机器人与变种人的战争、污水大变身、英雄的秘密(基因)等。

  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副校长田亿欣介绍,新学期该校“博士课堂”主要以两种方式推进,第一种是博士(博士后)们参与该校微生物探究等主题教学课程,“我们从一年级到初二都会开设该课程,但关注点、难度、讲授方式会不一样,基础性知识由学校老师讲解,博士们会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第二种是博士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设计推出适合学生学习的相关科学课程。

  在南外集团高新中学,“与清华博士做研究”课程也受到初一学生们的喜爱。“用大学的教学模式讲授中学的物理知识”,材料学博士、课程主讲吴振杰告诉记者,团队初步计划用两三节课给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之后以课题组的方式指导学生在创新实验室里做实验,课题内容涉及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涵盖力学、热学和光学等知识点,此外还会适度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与学校开设的物理课不同,这门课程不需要考试,而是在实验后进行答辩,学生在台上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老师们作为评委进行考核。在吴振杰看来,这样做的目的是去除学生的考试压力,单纯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他认为,虽然讲的知识有些超前,但能打破条条框框的约束,“学生尽管天马行空,想错了也无所谓。”

  2 校外优质资源可弥补学校课程的不足

  记者了解到,引进外部优质资源进校开特色课程的教学模式,正在深圳基础教育阶段兴起。

  据深圳明德实验学校老师莫峻介绍,该校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合作开设飞行器设计和飞行员培养课程,每个月北航都会派一名教授过来为孩子们进行系统授课。接下来,该校还会跟腾讯公司合作开设软件研发、公司运营类等课程。

  今年新开学的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则利用学校处在大鹏的地缘优势,邀请华大基因、农科院等合作开设生态生命科学选修课,此外,还将开设能源科学类和帆船类的选修课。“华大基因的基因科学在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结合本地特色给学生们开设课程,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开拓视野、接触到最领先的科学。”该校校长王华说。

  此外,深圳中学与腾讯、华为、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共建创新体验中心,把创客教育融进课堂教学之中;罗湖外国语学校和华大基因长期合作,华大基因辅导该校学生开展生物、化学领域的相关研究……

  深圳市教科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庚靖认为,依托城市汇聚众多全国闻名创新型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源的优势,构建创新型人才联动培养机制,这是深圳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经验之一。

  对于这股热潮,莫峻分析认为,对企业、高校等来说,参与培养创新型人才,能够尽其社会责任,同时也能够提高知名度、影响力,得到社会认可;而对学生或学校来说,也非常需要这类优质特色课程,“很多国家规定的课程是去背景化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社会脱离的问题,而引进外部优质资源设置特色课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规定课程进行补充。同时,这类特色课程的学习会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多元化发展”。另外,他认为,这类课程的开设对老师而言也是有利的,有利于老师培养的创造性。

  在田亿欣看来,这种教育模式能够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更大程度打开学生的视野、从各个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一些学校对此比较积极,“做好教育工作只靠学校不行,因为学校师资、场地等有限,就好比如果把一个孩子关在家里,再怎么好好教育,也很难说他综合素养特别强。要培养综合素养高的孩子,必须让他多接触不同的领域以及这些领域优秀的人才,在体验、实践中成长。”

  他以该校科学课举例称,引进中科院先进院博士(博士后)团队,弥补了该校科学课专业师资队伍不足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博士们对科学的热爱、研究经历、思维模式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是学校和机构老师都不具备的。”田亿欣说,这些有热情、有情怀的博士,为孩子们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让他们崇尚科学,为他们打开一扇扇窗户,助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

  ■延伸

  深圳将与创新企业合作

  开发科技课程

  对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引进高校、研究院、名企等校外优质资源,开设特色课程的做法,多位深圳中小学校长、教师、家长、专家表示赞赏,他们也呼吁该种创新模式能够在更多中小学落地生根。深圳教育局局长张基宏此前也表示,下一步深圳要用好各种社会资源尤其是创新型企业的资源,整合转化为创新教育的资源。

  家长:希望学校开设更“接地气”的特色课堂

  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副校长田亿欣认为,深圳有很多优秀的企业、高校等资源,如果政府能够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或搭建相关平台,调动更多有情怀、有激情的优质企业助力基础教育,那将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据他了解,在内地已经有城市对支持中小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的企业给予经费补贴,同时对那些走出校园,进入企业进行体验、实践的学生给予学分奖励,“搭建全社会联合培养学生的体系,将使中小学生的综合素养真正得到提高。”

  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王庆国则认为,相比此前学生到企业等地方参观考察之类的活动,引进企业等优质资源入校开设特色课程,更能让学生扎实感受到学科、知识的魅力。同时,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自己的梦想,使得学习更有目标性。

  “现在学校教的很多知识存在与实际生活脱节的情况,久而久之,孩子会失去对一些学科的学习乐趣。如果能够通过引入外部资源,让一些课程更‘接地气’,让孩子爱上学习,当然非常好。”家住龙岗、孩子就读二年级的张女士说,她也希望其孩子的学校也能够开设类似“博士课堂”这类生动有趣的课程。

  专家: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特点“定做”课程

  在对上述模式表示赞赏的同时,华南师大教育科学院院长卢晓中也提醒,在过程中要注意怎样去让合作更加深化,真正让学生拓展知识、培养兴趣,同时应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做”相关课程。

  “引进外部师资团队,师资、课程的长久性、持续性是难点。”田亿欣认为,要解决此问题,需要在引进外来优质师资的同时,注重本校师资的培养。如在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就会派学校自己的教师团队学习“博士课堂”的精华,“这样不管外部师资怎么流动,核心的东西会继续传递。”

  外部优质资源有热情参与还远远不够,莫峻认为,要想使特色课程真正落地,发挥作用,需要外部优质资源和学校一起商量好系统的教学课本和教学计划。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高等院校,基础在中小学校。”在8月22日举行的深圳中小学暑期学习会上,市教育局局长张基宏畅谈其对于深圳教育特色建设的思考,其中就提出,培养创新人才,深圳最有优势和条件,因为深圳有众多知名创新型企业。

  “这些企业也希望为创新教育提供丰富、鲜活的资源。”他举例称,大疆公司就曾表示希望利用其创新理念和科研优势,培养学生科技兴趣和思维方式、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我们要加强和这些创新企业的合作,支持他们积极参与科技创新课程和教育项目的开发,也可以将这些企业作为校外科技创新教育基地,为师生提供创新教育实践的场所。”

  《南方日报》2017年9月6日SC03版报道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7-09/06/content_76661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