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化

SIATER说| 杜如虚:希望中科院深理工学子树立科学的精神

时间:2021-04-29  来源:文宣办 文本大小:【 |  | 】  【打印

  420日,广东科学中心微信公众号上推出《院士说-人工智能之三神经元网络》科普文章,从神经元到最早研究神经元的西班牙科学家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再到神经元网络技术发展,最后介绍了深度学习算法、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对抗神经元网络等最新的人工智能知识点,真是天马行空,让人大开眼界。这篇原创性科普文章就是出自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虚教授之手。他的科普专栏《院士说》包罗万象,从人工智能,到黑洞,再到疫苗技术是如何一代一代升级的,引人入胜。 

  学识渊博的杜如虚教授,早在深圳先进院筹办之初,就曾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派来的首批教授之一,参与了深圳先进院的筹办工作。当他得知深圳先进院目前正在建设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简称中科院深理工),感到非常高兴,并对中科院深理工学子们表达了殷切期望:“希望年轻学子们树立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地想问题,精益求精地做事情。”  

  与深圳先进院结下不解之缘 

  杜教授生于书香世家,爷爷曾在福建龙岩创办了第一所新学,外公是第一代中国留学生,曾在德国汉堡大学留学。杜教授的父母皆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后来为响应抗美援朝,他们远赴长春第一军医大学就职。杜教授于1962年随父母回到广州照顾外婆,在广州学习生活多年,1980年他考上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 

  “我是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系第一届研究生,在这里我接触到前沿的科技,也产生了到国外留学的想法,于是自费到美国留学。博士毕业后在加拿大温莎大学、美国迈阿密大学教书,一直到2001年回到香港中文大学教书,2005年,香港中文大学的徐扬生院士牵头参与深圳先进院的组建工作,香港中文大学派出首批5位教授到深圳先进院工作,我是其中之一,那个时候,我就认识了樊建平院长、白建原书记、毕亚雷等人。”杜如虚高兴地回忆起与深圳先进院的结缘。 

  当时,深圳先进院还在蛇口办公,杜如虚每个月都要往返深港两地多次。“我把研究生们派到深圳先进院组建团队,比如,冷静、何凯等,都是很早就开始在先进院工作的。冷静与何凯参与组建了精密工程中心。我的一个好友薛群基院士推荐了他学生孙蓉来参与组建材料中心,现在孙蓉成长为深圳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院长。香港大学黄建东教授是我的好朋友,他推荐了他的优秀博士生刘陈立,刘陈立非常有才华,现在深圳先进院组建了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2010年,深圳先进院要到广州建立南沙所,我成为了深圳先进院南沙所的首任所长,后来南沙所引进了韩国韩彰秀院士团队,在产业化方面发展得不错,南沙所组建的水科学中心成为了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我十分高兴能参与深圳先进院的建设,做了一些事情。” 

  杜教授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他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机械设计与制造、机器人与自动化,曾获政府及各商业机构的研发经费超过 1 .4亿元,在国际期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0 多篇,获得专利 100 多项。他曾经 2 次获得香港工业奖,8 次获得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他还是 6 种国际期刊的副主编及编辑委员会委员。     

  办好教育要充分理解“百年树人”    

  杜如虚教授从事高等教育工作30年,是香港中文大学精密工程研究所创所所长、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创所所长、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创院院长,他对一个全新科研机构如何创建颇有心得。 

  他说:“我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因此对办学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着急不得,办好教育需要充分理解‘百年树人’。中科院深理工已经成立了学术委员会,有国家教育大纲做指导,有国外教育系统做参考,但真正要办好一所大学需要积累,千万急不得。这是因为文化教育的发展会远远滞后于经济。从历史上看,美国早在1894年经济总量就超过了英国,正式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而且还打赢了两次世界大战,国力够强盛吧,但即使到上个世纪的50年代,美国学者们还非常流行到欧洲去留学。比如,詹姆斯.杜威.沃森是美国生物学家,1953年与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他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誉为‘DNA之父’。他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博士毕业,1951年到1953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进修,后来回到了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执教。这说明那个时代的欧洲在学术上仍然领先美国,因为人才培养是需要一代一代去努力和传承的,不会那么快,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使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来了,文化教育却总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积累和沉淀,才能慢慢地发展起来的。” 

  杜如虚对依托深圳先进院筹建的中科院深理工报以厚望:“希望中科院深理工扎扎实实做好教育事业,要把基本功打好,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对本科生和硕士生的培养,应该注重基础教育,即数、理、化、英语和计算机,英语是国际化的交流工具,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这些基本功在大学阶段一定要打好,课程设置要特别注重打好基本功。” 

  注重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 

  “对中科院深理工学子们,我有一个建议,那就是培养科学思维,在我看来,所谓科学思维,就是实事求是,精益求精。”杜如虚教授如是说。 

  “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的最重要思想,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礼’,偏于情感,注重关系纽带,不是那么主张坚持实事求是。而我们搞科学研究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杜如虚教授说,“南宋一个大学者叫张栻,在岳麓书院办学时极其重视实事求是的功夫,他说:‘天下之祸,莫大于似是而非,似是而非,盖霄壤之隔也。学者有志于学,必也于此一毫勿屑,而后得其门而入也。’他强调不要装懂,凡事须寻究竟,弄个明白,不可似是而非、浅尝辄止。这个办学主张极为重要,对于科学研究来说,如果不了了之,就不能发现事实真相,科学研究工作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去想,精益求精地去做。” 

  他说:“日本人的科学精神体现在精益求精,追求严谨和完美。因此日本企业的研发经费占比很高,日本的核心专利产出也很多,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杜如虚在美加、香港和广州的高校执教多年。他对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取得的经济成就非常了解。他语重心长地说:“2006年,深圳先进院筹办之初,深圳的经济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但科研和教育方面却相比国内一线城市要滞后很多。深圳先进院当时在选择学科方向的时候,中国科学院和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学一起成立的理事会最终决定给深圳先进院定位为‘工业研究院’,深圳先进院最初组建了高性能计算研究中心、智能仿生研究中心、智能传感研究中心、汽车电子研究中心、精密工程研究中心和生物医疗仪器研究中心,后来发展出了集成所、医工所、数字所、医药所、南沙所、脑所、合成所和材料所等八大研究所,现在回头看,当初的决定十分正确。樊建平院长确实看得准。那个时候,深圳什么方向的科技人才都缺,如果当初只选择一两个学科方向,那么先进院绝对不会有今天这样的人才规模和丰富多样的学科积累。深圳先进院选对了定位,用15年的时间建成了深圳首个国家队科研机构。同时为深圳的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做出了巨大贡献。深理工肩负着历史使命,望能在教育、科研上再创辉煌。” 

  在结束访谈时,杜如虚教授再次强调:“希望中科院深理工学子们树立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地想问题,精益求精地做事情,有了这种科学的精神,大学毕业后的几十年里,都会很有受用。祝愿大家能成为栋梁之材,为祖国做更大贡献!” 

  人物简介 

  杜如虚: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全球制造工程师学会院士,美洲机械工程师学会院士,香港工程师学会院士。他于 1980 年在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1983 年在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89 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加拿大温莎大学、美国迈阿密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任教 27 年,是香港中文大学精密工程研究所创所所长、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创所所长、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创院院长。 

杜如虚教授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