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化

SIATER说 | 北京大学陈宝权教授谈如何培养图灵班学生

时间:2020-11-26  来源:文宣办 文本大小:【 |  | 】  【打印

  【“SIATER说”是SIATER们共同耕耘的精神园地,分设“科研篇”“教育篇”“创业篇”“科普篇”等多个维度,全方位展示院友的科技见解、精神生活以及人生旅途中的思考。在这里,也欢迎在各条战线上努力奋斗的深圳先进院的院友们,前来分享各自的经历与感悟,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欢迎大家提供线索,共同传播。】  

  2020628日上午,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首届图灵班(2020届)毕业庆祝会通过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网络会议与B站直播相交替的特别方式进行,庆祝会由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宝权教授主持。 

  陈宝权教授于2008年初从海外回到中国,第一站就是深圳先进院,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倪明选教授(现港科大第一副校长)一道创建了“数字所”并担任副所长,同时创建了可视计算研究中心并担任该中心的主任。 

  作为资深SIATER,陈宝权教授在此专门分享了他独特的“教育经”;作为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他参与了对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图灵班学生们的培养工作,那么对这群拔尖的本科生北大有哪些特色培养方法呢,让我们一窥究竟。 

  小钜:您能介绍一下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设立图灵班的目标是什么?它的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管理模式有哪些特色? 

  陈宝权教授:图灵班的目标是培养计算科学领域未来领军人才,1986年图灵奖得主John Hopcroft教授担任图灵班指导委员会主任,作为北大图灵班的发起人,John Hopcroft教授非常关心图灵班的培养方案建设,还亲授课程。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高文院长从一开始就和John一起指导图灵班的建设,特别提议成立图灵计划管理委员会,协调学院相关教学与行政资源,落实培养方案的制订以及在招生、教学、科研、学工等方面的规划与实施,聚合了计算机系与智能系的优质教学力量;在科研实践方面,更是聚合了全校乃至校外的优秀科研导师,为同学们提供个性化的科研素质教育与实践指导。前沿计算研究中心聘请了多名图灵奖获得者作为导师,并且广泛邀请了更多国际顶级学者前来授课或交流指导,开阔了同学们的国际视野并帮助建立深入的国际合作。 

  小钜:您认为刚进入大学本科的学生适合马上参与科研工作吗? 

  陈宝权教授:鼓励大学本科生尽早了解科研,如果对某个方向感兴趣并能找到好的导师指导,再积极参与到科研中来。但我要提醒不要过早盲目的参与科研,因为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并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而且基础知识还需要积累,学业也比较重,平衡学业和科研会比较困难。总之,我认为学生寻找到真正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对路”的导师十分有必要。初入科研,需要有经验的导师的指导,从一开始建立良好的科研习惯,得到一个好的科研体验,否则,还没开始就挫伤了积极性,那就适得其反了。 

  小钜:那么,图灵班是如何帮助孩子们寻找到真正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的呢? 

  陈宝权教授:图灵班特别设计的科研实践课程和科研轮转机制,让学生可以对科研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可以近距离接触多位优秀导师,探索计算机学科的多个科研领域。我们给图灵班学生开设“前沿计算研究实践”系列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研实践的能力。 

  总体来讲,课程分为课堂部分和课外部分,课堂部分主要是通过阅读文章来写心得,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阅读和讨论内容包括科研人生、学术道德、好奇心、创造力、批判思维等方面的议题;另外,课堂上还会进行诸如文献阅读、报告交流等方面的能力训练;课外部分通过学生和科研导师一对一做科研实践,一个学期选择轮转3名科研导师。这两部分其实就是理论、实践,再通过课堂上的轮转报告和讨论回到理论的循环迭代过程。 

  首届毕业生吴怡凡曾在毕业典礼发言中介绍,她体验过计算机视觉、高性能计算等方向的实验室,最后终于发现计算经济学(理论计算和经济的交叉领域)才是她最感兴趣的方向。因为轮转机制,学生们能在确定方向前尝试不同的领域。 

  如果他们找到了最感兴趣的方向,那一定是发自内心地热爱,最大程度的激发她们的创新热情。学生的科研潜力一旦发掘出来,就会有非常好的成果。首届图灵班30位学生,在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有不少顶级论文为国内本科生首次发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吴克文同学获理论计算领域顶级会议STOC最佳论文奖,为国内学者首次获奖。  

  小钜:您能举例说明一下图灵班的孩子们是如何主动开展科学领域的探索的吗? 

  陈宝权教授:今年春节过后,新冠疫情传播形势严峻,学生们虽然宅在家中,却关心疫情的发展动态。我当时就提议利用我们计算机专业的优势,为疫情分析与预测做一些贡献,小伙伴们积极响应,5名图灵班本科生、2名硕士和2名博士,组成了两个小组,一个是数据可视化小组,一个是传染病动力学模拟计算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数据搜集、观察到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再到设计模型与实验验证、可视化呈现,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锻炼了寻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是锻炼了如何分工合作以及时间管理的能力。《面对新冠疫情的数据可视化分析与模拟预测》发表后,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被收录到国际期刊的新冠专辑中。 

  小钜:第一届图灵班学生毕业了,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对图灵人才的培养计划还有哪些?您能透露一下么? 

  陈宝权教授:随着第一届图灵班的毕业,我们启动了图灵博士培养计划,实现从本科到博士的全链条图灵人才培养计划,另外,我们还设立了专门的教育基金,为图灵人才培养计划聚合社会各界资源,其中,有一支特别的基金将以John Hopcroft名字命名。John Hopcroft教授非常重视教育,曾为此得到了总理的接见和咨询。他有一个心愿,就是在我国知名大学开展类似“图灵班”的实验班,促进建立与国际顶尖大学接轨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然后把实验班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法推广到对所有学生的培养,由此推动中国更多大学的教育跻身世界顶尖高校之列。 

  小钜:您能谈一下中国孩子的素质教育么?就是中学阶段,学生应该培养哪些基本素质才可以进入北大图灵班呢? 

  陈宝权教授:这是一个大的课题,很难一两句话讲得全面。不过,图灵班提供很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因为科学研究必须具备国际视野,所以,在中学阶段能对中外历史和人文有所了解能帮助建立一个更加全面的世界观。另外,积极的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力非常重要,这个在中学时代也是可以培养的。最后,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时间管理对于面对未来的学业和科研都很重要。这些其实都是让人终生受益的良好的素质,无论未来从事什么样的学业和职业。最后的最后,当然是一个强健的体魄! 

    

  人物简介 

  陈宝权,博士,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大前沿计算研究中心执行主任,IEEE Fellow、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士 973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兼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为第七届教育部科技委信息学部委员。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ACM SIGGRAPH Asia 2014 大会主席。 

陈宝权教授

附件下载: